我們希望下一代有怎麼樣的教育?
作為一個父親,總想著要為小孩在這個制度混亂的時代找到一條適合的道路。我們都在過去的教育體制裡面受到許多創傷,有些創傷持續留在心中、有些隨著時間過去變成了養分、有些則留下來成為我們對未來教育的想像。因緣際會,其實已關注「學與業壯遊」粉絲專頁一段時間,看到謝宇程先生終於把過去蒐集的素材編輯成冊,馬上就買回家來蒐藏了。這本書大致上從目前台灣教育的困境,談到如何在現有的體制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如何更新自己的人生地圖,最後並提出規劃事業發展全局解方的實際建議。一邊讀來不免惆悵過去在當時教育體制下沒能好好把握的瞬間、悔恨過去沒有好好培養的能力,但也為未來小孩教育上的觀念做了一些升級。
現狀困境
人際關係技能與自主性的匱乏
進入職場後逐漸發現人際關係的培養是個非常重要的技能,過去總覺得這是與生俱來的特質無法強求,但其實這是個能夠透過練習而逐漸熟悉的技能!一般的台灣學生從小到大由於班級制的關係,社交活動、人際關係大概僅止於跟自己的同班同學互動。掐指一算小學、國中、高中總共十二年下來不過歷經6~7次的換。換句話說,練習在陌生人群中逐漸融入的機會也就這麼6~7次。相較於歐美的學科制教育,每次不同科目都必須和不同的人群互動,我們在這方面的技能鍛鍊是相對不足的!回溯過去及現在的教育現場,由於排班制、導師制、排課制,台灣學生其實在教育上面是非常沒有自主性的。然而,在經歷這樣不斷磨掉個人自主性的教育制度後,媒體上總不缺批評畢業生沒有自主性的指責!
我們真的很重視考試嗎?
檢討教育環境時,最常聽到的抱怨大概就是「考試領導教學」所造成的荼毒。乍看之下,似乎覺得我們太注重考試,以至於學習效果不彰。然而,我們真的很重視考試嗎?由於要準備入學考試,從小到大的「自習課」總是要寫無數的考卷、評量。為了要快速的批改,試題大多簡化成選擇題或填充題這類膚淺的考試方法;為了要「公平」,所以入學考試通常揚棄申論題或作文以避免看法不同而造成的評分誤差。膚淺的評估方式,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總是停留在表象上的背誦年份或方位,甚而有誇張的字數考題!劣質的考試結果卻被當作評定教學優劣的唯一依據,無怪乎教育品質不斷的下降。
另外,為了追逐排名、拼輸贏,多少人放棄自己的興趣而努力考進大學的熱門科系、跟風留學名校,最後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迷失在一份又一份的排行榜中。學習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尋找自己極有興趣的一件事作為「焦點」,輻射狀向外獲取相關知識,進而經營自己的事業發展藍圖。
突破困境,在現在的體制下能做些什麼?
社團,除了把妹更重要的是…
不少人在大學時代參加社團是為了把妹(當然我純粹只是想出去玩啦…),然而社團其實是個鍛鍊人際關係、磨練溝通技能及培養創業力的絕佳場所。透過社團辦活動的經驗,一個在自己班上的邊緣人物可以練習發揮自我價值,從而抹平自卑跟其他人做出更大的事!這些實作的經驗,也可以作為未來創業的練習。除此之外,參與國際性社團(例如IFMSA世界醫學生聯盟或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也可以累積自己跟多國籍、跨文化背景的人相關合作經驗。回想大學在專業上最值得的一次投資,大概是大四暑假參加IFMSA世界醫學生聯盟辦的交換學生活動吧!說實在當初的專業訓練內容早就已經忘記,但當時和許多外國學生的互動經驗卻是非常難忘,甚至也影響到了後來走的次專科。
網路突破學習的疆界
不同於過去的時代,學習未必只能侷限於校園。一台電腦連上網路,各大國際名校的開放課程(MOOCs、Coursera、FutureLearn)就是讓自己接軌世界的鑰匙。然而我自己的經驗是,自學需要強大的動力驅使,不然很容易就因為一些無聊的事情而分心、中止了!閱讀商管書,研究「業界」
過去總覺得讀所謂的「商管書」充滿著銅臭,但如果用呂世浩老師閱讀歷史的方式蓋住故事的後半段並思考自己的判斷、與主人翁的決策對照,似乎變可以是個很好的訓練「業界思考」的方式。此外多閱讀相關文章,也可以找到還沒被大家注意到的明星產業喔!旅行作為一個學習
旅遊若是停留在觀光,似乎有點太可惜了!如果用「體驗歷程」的方式,走出觀光客的「透明泡泡」、認識當地人、感受陌生的環境、親身感受當地人對外來客的友善或敵意,旅行是個培育世界觀的好方法!全局解方,實際行動的建議
書中的最後一部分,總結了前面的困境與不同的經驗,提出了培養自己事業發展全局解方的實際建議:
- 參與群體活動,演練讓陌生人當朋友
- 向世界學習,無限了解實況和需求
- 思考研究,寫出來分享交流進步快
- 深入參與社團,觀察嘗試組織運作
- 聚焦精深學習,鋪墊深厚知識地基
- 參與正式組織,承擔工作發揮價值
- 從頭到尾做出專案,打磨細節
- 撰寫履歷及事業開展計畫
- 為事業進修課程與善用資源
總結
自己小孩的教育自己救,我認為這是一本適合關心小孩教育、想要改善目前教育困境的人可以閱讀的一本好書!推薦給大家!